“8毫钱”的小吸管,为何每年能创造2亿多元的产值?

作者:admin 发布日期: 2019-11-09 二维码分享
吸管是运用大气压强原理,使用时对着吸管吸走部分空气,各种各样的吸管将造成管内压强变小,而为了平衡气压,大气压强将会迫使管内液体上升。停止吸气时,管内液体下降,压强便回到平衡。

一次性吸管是一种很不起眼的东西,人们平时喝豆浆、牛奶、饮料、奶茶时都使用它。但正是那么不起眼的东西,一根利润仅有“8毫钱”的小吸管,每年创造2亿多元的产值,产品卖到世界各地;一把雨伞,技术创新后在国外能够卖到两三千元;一套东北小镇生产的俄罗斯传统手工套娃,竟能打败外国企业,成为俄罗斯市场的畅销品……

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210多万种商品从浙江义乌销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一件件看似“不起眼”的小商品,在这里书写着“无中生有”“点石成金”的传奇。


产业发展


这传奇背后,既有无数创业者艰苦奋斗、精益求精的精神,也有中国匠人们因地制宜、开拓创新的勇气,更有政府政策推动、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红利。

义乌商人,多经历过“鸡毛换糖”的故事。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也不例外,14岁开始走街串巷,卖过牙刷,摆过地摊,做过铁匠,搞过养殖,倒过服装……从事过20多个行业。1994年,一个偶然的机会,楼仲平选择了“一根小吸管”,开启了自己的实业之路,创立“双童吸管”。

一根小吸管能值几个钱?楼仲平算过一笔账:“一根吸管平均销售价在8厘钱,除去生产、销售等成本,纯利润只有大约10%。也就是说,生产一根吸管只能赚0.0008元。”然而,就是这种在普通人看来是“低、小、散、弱”的小商品,却让昔日的卖货郎做成了大生意。

勤耕好学、百折不挠的实干精神,是义乌人勤劳致富的基石。“人的精力有限,一生做好一件事足矣。”这是楼仲平面对困难抛出的实干宣言,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。吸管虽小,背后的付出却一点也不少。

建设工厂缺少资金,楼仲平不仅把全部积蓄投进去,还关掉了义乌市场一直在盈利的摊位;没有行业标准,只有小学文化的他,自己埋头钻研制定指标、量化参数。1997年10月,由双童公司起草的Q/YCSX01《聚丙烯饮用吸管》企业标准审核通过,成为吸管行业.早的产品标准。

中国制造不缺规模,缺的是精益求精的品质。

“在日本奈良的一家一次性筷子工厂,规模很小,设备也不太**,但生产出来的一次性筷子却做得像工艺品般考究,包装极为精致,售价更是国内同类产品的100多倍!”

2000年的一次日本之行,让“匠心”这个词烙印在楼仲平心里。之后的十几年里,他始终坚守在“这根吸管”上。

唯有不断的创新升级,才能在行业中脱颖而出。加大投入、不断创新,开发新产品,研究..产品……如今,走进双童公司吸管博物馆,风车吸管、眼镜吸管、音乐吸管……造型和功能各异的吸管让人目不暇接。其中一根小小的爱心吸管,竟然包含四项发明..。这支可以两人同时使用,还能防止液体回流导致交叉感染的“网红”吸管,单支竟能卖到10多元。

楼仲平和他的企业,正是“义乌制造”转型升级的一个典型案例,也是当今“中国制造”的一个缩影。

同样在义乌国际商贸城,一把销往欧洲市场的雨伞标价高达两三千元。通过坚持产品自主设计创新,打造自身品牌,浙江星宝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吉英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竞争的道路。她的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,每周都会有两三个系列的新款。用张吉英的话说,“我们不仅做品牌,还要做..品牌。”

就是凭着这股精益求精的精神,中国的小商品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多,越来越火。

“如果在细节上多下些功夫,中国企业一定能开发生产出更好的产品。”日本企业(中国)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经表示,我们不是制造不出与日本同水平的产品,而是我们的厂商在这方面还没有足够的认识,没有下足功夫。现在,大家的消费能力提高了,想用更精致更安全的产品,厂商要研究这种需求,了解用户体验,不能一味地追求低价。

中国的很多小商品发展有着共通的模式:充分利用当地资源、注入手工艺人们的匠心创新精神、以家庭为单位的加工企业。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,这些小商品生产经过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,又被飞速发展的交通和电商插上翅膀后,便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,更多的“隐形..”从幕后走向台前。

“早期是靠市场,等到发展到一定程度,政府再来介入打造区域品牌、特色产业,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升级。”陈金龙认为,中国小商品能够做好做精,一方面,离不开当地的市场环境和资源优势;另一方面,政府正确引导和扶持也有着重要的作用,对外树立区域品牌,做好宣传,对内规范市场管理,做好服务。


产业发展


无中生有” “无奇不有”是很多人对义乌发展的评价,也是中国小商品市场发展的一个写照。贯穿其中的,则是一个“点石成金”的手指,以政府“有形之手”匹配、引领市场“无形之手”。

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,“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、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、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。”中国的小商品正依托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、向线上线下融合、进口出口联动,让更多的中国制造从义乌、从惠州、从黑龙江、从网络上走向全球。从小而美做到全而精,让更多的中国小商品从“隐形..”走向世界台前。 



Copyright   ©   湖北森宝园艺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联系人:马总 电话: 邮箱:66858337@qq.com
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京山县孙桥镇

技术支持:动力无限    万家灯火    备案号:鄂ICP备15006802号-3
网站地图  RSS   XML   
微信